无意中刷到张学峰讲的一段话,非常感慨:穷人家的孩子走向社会成熟,至少要晚10年。20岁以前,头脑基本属于懵逼状态,因为父母在精神上和思想上的教育太少,既没有赚钱能力,又不懂人情世故,不会教给自己孩子任何有价值的东西。甚至有的爹妈会无缘无故爆发咆哮歇斯底里的愤怒嘶吼好扎心啊!但以自己40多年的人生经历来看,确实是事实。前些年,我在工作中时不时会感觉自己太low:人多的场合老是不自觉地讲出一些不合时宜的话;老是Get不到领导喜欢的点;做事老是缺那么一根筋,说不上来哪儿不对,但就是不对……人到中年,经历得多了,看得多了,总归慢慢地悟出了一些事情,才勉强知道:以前的自己是多么的“傻”!也是由此导致人际关系和职场发展受限。而且,我通过周围好多同事的经历发现,类似我这种“傻”,除了个人性格的关系之外,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导也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。穷人家的父母大概率都从事底层的工作,不仅赚得少,社交圈子也基本固定在自己的阶层,确实给孩子提供不了较高的思想认知。甚至有的父母连平和的沟通都做不到,与孩子的交流,更多的是教训和打骂。所以,很多穷人家的孩子长大后,来到城市工作,他们的口才、心理素质、情商、魄力都不行,只能自己苦苦摸索,尝尽人世间的艰难困苦之后才能得到一点点可怜的人生经验。你要是看到哪个刚参加工作的小青年,年龄才二十多岁,人情世故却比中年人还老道,那么,他家父母不是非常有地位就是非常有钱。你要是看到一个50岁的大叔工作普通,人缘普通,甚至有点唯唯诺诺,那他多半小时候家里挺穷、一点资源也没有的那种。如果说以前我对此已经有种模糊的想法,那么如今看到张雪峰老师的这段话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。估计张老师自己有非常深刻的体会,才能讲出这番令人醍醐灌顶的话,毕竟他也是从农村考大学走出来,又将事业经营到很成功的高度,可以说,他完全突破了原有的家庭阶层。我也不禁联想到几个成长轨迹完全不同的同学。有两位女同学,小学的时候成绩比我好,其他能力也比我强,初中后成绩不太出色但是也是中等以上,只是没等到初中毕业,她们都辍学去打工了。原因呢?主要是父母都是农村的,有重男轻女的思想,不想在她们身上浪费钱。她们上学的时候,父母不但从来不管她们学习好坏,甚至打心眼里不愿意她们成绩好,经常给她们灌输没必要上学的观点。上世纪90年代,在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,父母就是孩子的权威,父母觉得上学不重要,孩子当然会受到直接影响,认为上学还不如去打工赚钱,所以也就没有劲头学下去了。虽然她俩如今人到中年经济条件都不错,但是一路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下来,吃了不少苦头。反观另外两个非常普通的女同学,一个爸爸做局长,一个爸爸做镇长,她们不仅能顺利上学,还可以为了上大学而选择复读。待到大学毕业,去了不错的单位后,她们会察言观色的能力成了莫大的优势,令她们在单位混得风生水起,职位步步高升。父母有思想、有地位,平时讲话、待人接物的表现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情商、性格,这就是父母的思想境界、格局带给孩子隐性的支持。还有,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境中,孩子们更容易接触到各种成功的案例和正能量的影响,这也会让他们自然地树立较为清晰的人生目标,并努力实现。而穷人家的孩子,在这些方面多数是空白,需要踏入社会自己一点一点地去实践、总结,经历一番非常痛苦的磨砺,才能成长、成熟。所以,穷人家的孩子走向社会成熟,至少需要晚10年;穷人家的孩子,要想有出息,比富人家庭要难得多。有很多网友诉说自己在穷人家长大的经历,也间接印证了张老师的观点:我走出校门,我爸每次电话就说一句:踏实干活,人家叫你干啥就干啥。我小时候我爸妈什么都不教我,只有打骂,只会怨自己小孩没本事。我小时候莫名其妙被父母打骂,在极度的自卑和恐惧中长大。小时候觉得自己好没用,为什么总是惹父母生气,感觉特别挫败。长大后才明白 ,是他们将负面情绪宣泄到了我身上。考上大学、 工作、结婚生子,好多年才走出来......有些穷人家的父母不仅在精神上和思想上的教育太少,就连自己的人生都搞不明白,控制情绪的能力也很差。其实何止是父母,很多人可能只是在关键阶段、关键选择上被自己家族当中一个有远见、有格局的亲戚指点了一二,便从此走上坦途。但是,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局限,有自己的能力范围。他们养育了我们,让我们健康长大,就值得感恩和孝顺。能得到父母和家族的支持固然幸福,若没有,能顺利地长大,能有份工作养家糊口,能生育儿女延续基因,体验过悲欢离合,就不枉来人世间走一遭。你说是吧?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